医药企业千亿市值背后的新机会

2021-05-20handler609

2021年5月15日至16日,以“健康未来 创新改变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50人论坛年度峰会(以下简称“第五届H50年度峰会”)在北京昌平区召开。

  H50 轮值主席、史带财保董事长、史带资本总裁董颖指出,H50 的诞生离不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在 H50 五周年生日之际,H50 推出“青年 H50 计划”和“未来之星计划”项目,邀请优秀的年轻投资人和极具成长价值的医疗健康创业者和独角兽加入 H50。下一步,H50 将更好地为医疗健康的投资人和创业者服务,提供交流的平台,成为医疗健康创业者的伙伴,积极推动医疗健康产业行业的创新和改革。

  这也是H50在昌平区举办的第三次年度峰会。作为北京的科教新城,昌平按照北京市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统一部署,将医药健康作为主导优势产业,深入推进生命科学园建设发展。北京市昌平区长甘靖中表示,在产业投资方面,昌平区重点布局创新药、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截至目前,已投资医药健康企业 250 余家次,投资金额近90 亿元。被投项目进展迅速,爱博医疗、诺诚健华、泛生子、海吉亚医疗、开拓药业、普门科技等近十家企业均已成功登陆港交所、纳斯达克、科创板,为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医药企业千亿市值背后的新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疫情给很多行业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对生物医药行业而言,疫情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行业发展。”中金资本总裁单俊葆说。

  行业加速首先体现在了股市市值上。截至5月18日下午收盘,在A股市场,药明康德总市值3947亿、恒瑞医药4570亿元、云南白药1458亿元。“目前医药板块交投非常活跃,行业龙头打开了医药行业的天花板。”中信证券投行部医药组负责人程杰说。

  他援引数据称,目前A股市场上过千亿市值企业约140家,医药行业企业16家,占比逾10%。在程杰看来,千亿市值医药企业整体上有三大特征,一是大品牌,例如云南白药、片仔癀;二是强者恒强、市场需求较大,例如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三是互联网医疗企业表现抢眼,例如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

  “以前,我们会觉得医药企业(市值)到不了千亿,但情况在近两年发生了变化。”程杰认为,千亿市值医药龙头的出现,与行业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都密不可分。

  “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过去没有出现千亿市值龙头?过去医疗行业还是有很多束缚的,比如医疗服务受到技术手段的限制,而AI技术正在打破固有的医疗服务和场景束缚,解决诊断和创新药研发问题。”程杰说。

  千亿市值药企的出现,也得益于内地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开板之后,在二级市场上,生物医药板块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市场给出了比较高的估值。而在一级市场上,医药行业也被PE/VC视为长期投资的主赛道。

  H50 理事、华平投资合伙人、华平中国医疗健康投资负责人方敏认为,目前生物医药领域的一二级市场紧密联动,这是一级市场投资人需要高度关注的现象。二级市场生物医药板块表现良好,一级市场投资人亦有机会通过二级市场进一步增持。

  创新药研发路在何方?

  医药企业奔向千亿市值的原始动力在于创新研发。在关于药企如何创新发展的高峰对话中,诺诚健华董事长、总裁崔霁松认为,中国一定会有创新药企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级跨国药企。但在这条发展道路上,还需要整个行业的齐心协力。创新药企首先要研发出让全球仰慕的First-in-class药物,同时这个行业需要更多的人才,而不能仅仅依靠海归人才,当然也不离不开投资者和政策的支持。“除了发展成为大药企,中国更需要发展多层次的企业形态,我们也需要聚焦某一领域小而美药企。此外,我也一直呼吁整个行业能够更好地携手合作。”

  百济神州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滨则表示,药企之间有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并不是坏事。因为大家共同的愿望就是把中国创新生态做好,让所有人都受益。“创新生态变好以后,我预计五年以后,国际上的生物制药的各种排行榜都会3-5有几个中国的公司在榜上,无论从销售额,创新能力方面。”

  H50理事、昌发展总经理王颖则表示,除了产品疗效之外,出海还需要品牌和中国制造的形象才能打开全球的市场。事实上疫情也给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吴晓滨认为,疫情虽是突发事件,但未来要出海这个事情做成常规。比如,国产疫苗就为中国制造品牌开了先河。

  科睿唯安首席科学家王刚认为,中国企业开展全球合作最亮眼的案例就是PD-1,为了追求更大的市场,国内四家头部企业已经陆续开展了海外合作,把自己的权益通过合作的方式交由跨国企业进行推广。而在国内,国际药企业也开始有非常灵活的方式,通过他们在中国相对比较强的商业化推广团队,把中国的创新药更好的去覆盖更多的市场,从而与中国传统的药企相抗衡。

  人工智能指引医疗产业发展方向

  在本次峰会上,还有多位重量级嘉宾围绕后疫情时代下的医疗医药机会、人工智能等科技对医疗医药的影响等热点话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谈到,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长期以来处于相对落后地位,如今国产医疗器械崛起,以后肯定会走向国际市场。其中,最核心的是人才与核心技术问题。目前,联影正在打造一个从预防到诊断到治疗到康复,基于联影智能跟联影云的生态,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需要跟大学、研究院所、医院合作起来一起做。

  张强表示,联影正积极推进全球布局,除美国市场外,还开始加强在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的布局。“开放水平最高的是美国,开放水平高的标志不仅仅是把国外的总部研发引到中国来,而是中国的企业走向全球。”张强认为,只有中国的大量企业在全球布局,这才是中国开放水平提高的真正象征。因此,联影一方面会紧抓美国和日本市场,但另一方面也一定不会忽视“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市场。“我们会继续以创新为动力,把危机当做一个机遇,一起来推动民族品牌矗立在世界舞台上。”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人工智能医疗医药领域应用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在病理、药物研发、大数据、以及其他特定领域中已经找到了很多落地场景,AI在医疗领域还有着特别大的市场机会。在他看来,第一个就是AI在病理方面有着特别巨大的需求,“我相信AI越做越好,数据越来越多,以后会超过绝大多数的病理医生,但是刚开始一定是两者的合作”;第二个就是AI在药物研发方面前景巨大。比如美国一个公司做的蛋白质折叠,就是一个特别巨大的突破;再比如创新工场投资的一家公司,则用特别新的AI技术,帮助一些医疗科学家发明了新药。这两件事情比用纯用人来做节省了90%的时间,从而让整个制药的成本和未来的新药会有很大的颠覆;第三个就是大组学的数据和AI的结合,近年来有各种新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都可以用来做新的分析,从而创造出更多新的应用和价值。

  “每一个VC,每一个医疗企业,我们都愿意跟你合作”李开复最后还向在场的投资机构和医疗企业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希望其AI团队能赋能更多的行业企业,一起把AI医疗做得更好更大。

  共有政府代表、权威医药专家、H50 理事、医疗健康行业投资人及产业代表等近300 位嘉宾出席了第五届H50年度峰会。